被网游架空的学生们,该如何回归现实?
时间:2019-01-08 22:53 来源:百度新闻 作者:巧天工 点击:次
去年互联网+时代这一话题,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。最后得出的结论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。其实这跟事物的本身没有关系,事物带来的利与弊主要取决于自身。坚强意志力的人不会沉迷于游戏中,反而会利用游戏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,加强自己的团结精神,开发自己的智力...那些意志力不强深陷游戏中的人,不应怪游戏应从自身找原因。 点击上方即可收听(王琨老师告诉你为何孩子喜欢玩网游) 01 过去的这一年,关于腾讯游戏的新闻一次又一次得登上了热搜,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多次点名,更是有著名学者指责腾讯现象级手游“王者荣耀”架空历史背景,凭空创造游戏角色,从而误导了用户,导致腾讯方又加入了历史说明文本。 一时间,现象级手游《王者荣耀》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 然而实际上,很多家长可能并不会特别关心这些新闻。就算有部分家长关心这件事,其实只是因为,他们并不明白,孩子为什么对游戏如此欲罢不能。甚至难以置信,孩子居然这么热衷用真金白银,去换只存在于虚拟世界的一套套装备。 还有很多的家长,一方面担心孩子沉迷游戏、无法自拔,另一方面又纠结,现在孩子压力也挺大的,在家玩游戏,可能还比在外闹腾安全得多。 而且,他们也怕进行过多干涉,会闹得关系不和,最后只能在迷茫和纠结中,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02 在传统观念中,家长都认为游戏是负面的,会影响学习和生活,应该让孩子远离游戏,活在现实里。对这一观点我持中立态度。我不否认游戏尚且存在它积极的一面,在智力和大脑开发领域有一定成效。 它就像一把双刃剑,重要的是看你怎样去使用和区分。 家长首先要明白,对于沉迷这个词,并不局限于网络游戏,如果各位家长碰巧看过《网瘾战争》,或者知道所谓的网瘾戒除中心,以及大家口中的“杨教授”杨永信的话,就会知道,在那个网络游戏被无限妖魔化的时代,“沉迷”一词和网络游戏,基本是固定搭配。 实际上,除了网络游戏,我们还可以沉迷于别的东西,比如沉迷搓麻将、斗地主,沉迷看电影、玩手机,还有沉迷网购等等。 而这些让人成瘾的东西,无一不涵盖王琨老师所说的能让人产生征服欲和成就感,而孩子之所以会在网游中寻找征服欲和成就感,或多或少都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,父母都在刷抖音,都在玩吃鸡。或者缺乏陪伴孩子,这样的孩子是孤独的,一旦犯了错,父母要不是动手,要不就是言语上的抨击,却不找自己的理由,不与孩子进行沟通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,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成就感,就靠网络世界来获得满足! 03 说了这么多,究竟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呢?不妨试试下面这几招! 1.约法三章,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,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:没收手机、砸了手机、情到不可控时,还打过孩子。哭过,闹过,绕了一圈,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。 其实,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!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,例如: (1)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,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,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。 (2)孩子出门玩耍时,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。 (3)小学生:周一至周五19:30,周末21:00,准时将手机收走,并且关机;直到第二天早上7:30才可以开机,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。 初中生:平时住校,周末21:00准时收走手机,直到第二天早上7:30才可以开机,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。 (4)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,至于具体玩多久,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。 (5)如果孩子做不到,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。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,一份坚持一份收获,做到不心疼、不放纵、不妥协,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。 2.转移孩子注意力 分享一位妈妈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小故事: 有一天,东东像往常一样起床,吃完早餐后想玩手机,竟然发现手机上贴了一张小纸条: “妈妈从今天起对你的手机进行干涉,手机已经设置了密码,每天不定时更新;你每天要完成表格里随意被挑选的3件家务,完成之后你会得到你的密码!这项新规定将会持续3~4周,视情况做调整。如果你接受,那就开始行动,中午12点前不能完成,你就得不到密码了!先去拖地吧,加油,我的孩子! 东东当时又气又恼,一按手机就是输入密码的界面,加密的手机对东东来说毫无用处,他只好乖乖听从妈妈的安排。 他拎着一桶水,拿着拖把楼上楼下来回跑,将地板拖得干干净净。当他弯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时,发现桌脚粘着一张纸条:不错哟,完成了第一件家务,请将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吧! 当他将自己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后,发现了桌子中心另一张纸条:真棒,妈妈看到你的努力了!请出门将垃圾倒了吧,你会找到你要的密码! 东东拿起家里的垃圾袋出门,隔壁开小卖部的阿姨喊住了他:“东东啊,你妈给你留了张纸条,说12点前看见你拿着垃圾出门,这纸条就给你,12点后就作废。”而纸条上写着的正是手机密码。 不得不说这个妈妈的新规定,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,还养成了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。事实证明,一周后,东东不再对手机过分迷恋! 3.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不禁会说,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,但是没有用。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。 那么,家长可以这样做:家中有两个小孩的请一视同仁,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,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!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! 丨陪孩子时,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,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,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,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,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。 那么,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,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! 丨孩子闹脾气时,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,有时候谁也没惹他,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。家长觉得烦,怎么哄都不听,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——手机。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。因此,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,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,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。 丨家长态度要坚定 家长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,态度一定要坚决!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! (责任编辑:波少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