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奇艺2019年或现资金危机?账上现金只够烧4个季度
时间:2019-01-11 15:20 来源:百度新闻 作者:巧天工 点击:次
摘要:国金报告指出,假设2019年现金流缺口不增长,爱奇艺账上现金只够烧4个季度,在3个季度内就需要启动新一轮融资,而且每年融资额要100亿元左右。如果百度支持力度不及预期,爱奇艺可能面临重大资金危机。 原文标题:《抛开幻想,面对现实:2019年的互联网与传媒行业,有两件大事必须告诉大家》 本文作者:裴培、姜姝 第一件大事:互联网流量价格开始下降了!近十年来,“流量变贵”一直是互联网行业的主题词,掌握流量的巨头们赚的盆满钵满,“流量思维”溢出到了传统娱乐和消费行业。但是,我们的独家监测数据显示:2018年8月以来,无论全网流量还是移动流量,都呈现显著的降价趋势;这种趋势贯穿了所有品类。问题主要出在需求端:广告主和终端消费者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经济周期的影响。2019年,互联网行业的寒冬刚刚开始。 第二件大事:传媒娱乐行业没有“反周期性”!有一种说法:经济下行时,消费者会把更多时间和预算花在娱乐上,造成“口红效应”。我们对美国近三十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回归分析,发现按年度计算,传媒娱乐是顺周期行业;按季度计算,是非周期行业;无论怎么算,都没有什么“反周期性”!我们的监测数据显示,电商行业也是顺周期的。总而言之,2019年对整个传媒与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制约因素,依然是宏观经济! 监管趋严的基调不会在2019年突然改变:2017年以来,国家对互联网与传媒行业的监管逐渐趋严,更重视行业的社会影响与意识形态,这是“供给侧改革”的一部分。虽然游戏版号已经恢复、国务院出台了对文化企业有利的财税政策,但是我们认为“监管趋严”的基调仍然存在。 在消费需求不足、监管继续趋严的情况下,未来5年的互联网与传媒行业将呈现“头部集中”的格局:虽然流量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小厂商,但是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弱。腾讯、阿里巴巴两大巨头将以战略投资、并购等方式,加强对整个行业的控制。2019年,受益的公司有两类:第一是“腾讯系”“阿里系”的核心成员;第二是在细分行业具备特色和用户黏性的垂直公司。 我们认为,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被投资者高估了,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、以腾讯音乐为代表的音频娱乐又被低估了。抖音、快手掀起的网红风暴,对移动音乐、直播平台等“泛娱乐产业链”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。与此同时,微信生态系统在电商和内容分发方面的威力尚未充分被市场认识。 电影单银幕票房下降的趋势已经缓解;但是,电影局最新的扶持影院建设的政策,可能在2019年引发一波新的银幕增长,阻碍影院集中度和毛利率的上升。IMAX中国这样的巨幕系统供应商可能获益较大。 2018年,互联网“流量变贵”的趋势竟然结束了…… 如果要为过去5年的互联网行业找一个主题词,那就是“流量变贵”,尤其是移动流量变贵。2017年,随着移动互联网“人口红利”接近尾声,流量价格加速上涨,由此导致“卖流量的”互联网巨头如鱼得水,“买流量的”中小厂商和线下企业举步维艰。 互联网的头部化趋势日益明显,“流量经济学”的思维方式向传统消费和娱乐行业扩张。但是,2018年,趋势扭转了:流量竟然开始变便宜了!这将造成什么深远的影响? 2018年底,移动流量价格已经回落至2016年的水平 必须承认,“流量价格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,因为流量有很多来源、很多用途,除了显性价格还有隐形成本。不过,有一组数据是可以跟踪的:主流移动应用的广告成交价格,分为CPM(千人成本价)和CPC(点击价)。现在,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已经高度自动化,我们通过爬虫技术、人工智能模拟,搭配对广告代理商的草根调研,可以获得比较可靠的价格数据。我们发现:从2006年到2017年,移动互联网广告的CPM上涨了320倍,CPC上涨了201倍;其中2017年的涨幅尤其迅猛。但是,2018年底,这两个指标都出现了25%的下跌,基本回落至2016年下半年的水平。 不仅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价格在下跌,PC互联网流量的价格也在下跌,而前者的下跌速度快于后者。我们的独家监测数据显示:2012年以前,移动流量的CPM和CPC一直低于全网流量(全网包括PC端和移动端之和),此后则高于全网流量;2017年,移动流量与全网流量的价格比值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.2-2.5倍。这种现象并不奇怪:移动用户的使用时长高于PC用户、场景覆盖面广、方便进行数据分析,对广告主更有价值。到了2018年,移动流量价格下跌的速度也比全网流量更快,两者的价格比值回到了2.0倍左右。看样子,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处在重大的转折前夜。 2017年,港股和中概股互联网上市公司普遍处于牛市,腾讯、阿里等头部公司股价连创新高;在一级市场,大批“独角兽”公司高歌猛进,估值节节攀升。2018年,随着流量价格趋势的反转,互联网行业骤然遇冷,几乎所有主流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深度回调。有一定规模的“独角兽”要么急于上市,要么被收购。互联网巨头裁员或控制岗位的报道,在各大媒体反复出现。总而言之,寒冬已经到来,关键在于它会持续多久?更深入地说:这一波流量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 从月度数据,我们可以看到:2017年三季度,移动流量价格出现过短期的同比下跌,但是跌势很快就停止了。从当年10月到2018年7月,移动流量价格连续10个月同比上涨,再创历史新高。2018年8月,移动CPC开始回落;9月-11月,移动CPM和CPC连续大幅度同比下跌,我们估计12月仍将同比下跌。显然,这不是季节性因素。这也不可能是短期因素,因为自2016年初以来,我们从未观察到移动流量价格出现如此连续、猛烈的下跌。我们认为,原因主要是需求的大幅下跌。 2017年以来,在互联网广告方面开支最大的几个行业是:游戏、电商、互联网金融、汽车、快速消费品、房地产等。其中,游戏行业受到版号发放暂停的影响,下半年广告投入大幅放缓;电商行业受到了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,“双十一”各大平台的GMV增速都创下历史新低;互联网金融在国家监管收紧的情况下,“野蛮生长”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;汽车、房地产更是受到经济周期的深刻影响。放眼2019年,只有游戏行业可能因为版号恢复而明显增加广告投放,快速消费品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弱;其他行业都不可能大幅扩张广告开支,甚至会收缩开支。 |
- 上一篇:过节后如何照顾你的肠胃?
- 下一篇:跳舞雷妙用触手花花靠它制霸刺激战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