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奇艺2019年或现资金危机?账上现金只够烧4个季度(2)
时间:2019-01-11 15:20 来源:百度新闻 作者:巧天工 点击:次
此外,互联网的流量价格趋势带有一定的“反身性”:互联网广告的增量主要来自互联网公司自身,尤其是新兴的创业公司。每当完成一轮融资,“独角兽”们会迅速将VC/PE的钱投向广告渠道以获取用户。2018年6月,当行业形势还不太严酷时,知乎、马蜂窝、Boss直聘等二线互联网公司甚至能够承担价格昂贵的央视世界杯广告,更不要说一般的广告了。当互联网行业进入寒冬期,即使是最有前途的“独角兽”也越来越难以获得融资,而它们紧缩广告开支的行为又使得互联网寒冬进一步加剧。 移动流量价格下降的趋势是普遍的、同步的 通过对个体应用的观察,我们发现:互联网流量价格下降的趋势是普遍的、同步的。我们将网站和移动应用划分为六大类型:社交与通讯,包括微信、QQ、微博等;泛电商,包括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;流量分发与资讯,包括百度、QQ浏览器、今日头条等;泛娱乐内容,包括爱奇艺、腾讯视频、抖音等;生活服务与工具,包括支付宝、搜狗输入法、高德地图等;游戏与衍生,包括游戏、游戏工具、游戏资讯等。在2018年上半年,以上六大类型应用的流量价格并没有密切的相关性,经常出现不同方向的变化;但是,从8-9月开始,所有类型的流量价格都出现了显著的下降。这说明,互联网行业确实出现了结构性问题: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? 以2017年11月为基数,截止2018年12月,七大类型应用的CPM和CPC均出现了两位数下滑。耐人寻味的是:CPC的下滑幅度更大、在各类型之间差异更小,而CPM下滑幅度更小(仅有电商类型是例外)、更参差不齐。针对这个现象,我们有几个可能的解释:CPC受到“打击假流量”的影响较大;CPM主要是大型品牌广告主的选择,它们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;对效果广告的需求重点可能已经从CPC转向CPA、CPL、CPS等其他形式。无论如何,我们的监测数据可能不是衡量互联网流量价格最全面的指标,但是它具备很强的指示性。 有一种观点认为: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,广告主会收缩效率较低的渠道开支,将预算转移到效率较高的渠道。一般来说,工具类应用的广告效率比较低,长视频类应用和游戏内嵌广告次之,而社交、电商、搜索类应用的效率比较高。但是,我们的监测数据并不支持上述结论。这可能是因为新的流量供求关系还未彻底确立,也可能是因为需求收缩过于迅猛、广告主无差别削减预算所致。总之,问题很严重。 2017年流量价格的疯涨,促进了互联网行业的“头部集中”;2018年流量价格的下跌,会不会逆转这个趋势,甚至让互联网行业回到“群雄逐鹿”?我们认为,可能性不大。因为问题出在需求端——宏观经济放缓、消费需求不足、资本市场也不再提供弹药。这种情况下,“买流量的”公司虽然可以节约成本,但是收入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;“流量盈余型”和“流量亏损型”公司会同时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。反而是那些“流量盈余”程度最高的互联网巨头,具备最强的抗风险能力,穿越经济周期的可能性最大。总而言之,互联网的“马太效应”并没有消失。 移动互联网大局:头部应用尘埃落定,准头部应用尚有变数 我们通过自有爬虫和AI技术,对超过8000款主流移动应用的MAU(月活用户)和DAU(日活用户)进行每日监测。我们将MAU排名前25名的定义为“头部应用”,它们基本都有2亿以上的MAU;将排名第26-60名的定义为“准头部应用”,它们的MAU在8000万-2亿之间。毫无意外,在中国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见顶、人口红利耗尽的今天,头部应用呈现“阶级固化”趋势,出现新面孔的频率极低。整个2018年,仅有抖音一款应用升入了前25名;在原有的头部应用中,仅有支付宝、搜狗输入法、QQ音乐三款应用的排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。 在25款头部应用中,有23款属于“四大生态系统”:腾讯系、阿里系、百度系、头条系。其中,腾讯系拥有12款头部应用(9款自营、3款战略投资)覆盖面最广,在社交与通讯、长视频、内容分发、应用分发、在线音乐等品类都占据统治地位;阿里系拥有6款头部应用(5款自营、1款战略投资),以电商和支付为大本营,在长视频、社交、生活服务、内容分发等品类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力量。相比之下,百度系只有3款头部应用,头条系只有2款,用户基数和覆盖面都远不及前两者。严格地说,现在是“TA + BT”的生态格局:腾讯阿里稳居一线,百度头条位居二线。 在准头部应用当中,还存在复杂的变数:2018年,拼多多、火山小视频、西瓜视频、WPS Office、喜马拉雅FM的MAU上升速度很快,其中拼多多很可能在短期内升入头部应用行列。在这个生态位,除了四大生态系统,还存在“雷军系”(包括猎豹移动、小米、金山软件等)和“360系”;甚至还能勉强划出“美图系”“网易系”,但是其整体实力已经完全无法与“TA + BT”相提并论。看起来,腾讯、阿里对准头部生态位的掌控力比较薄弱,但这只是假象——大部分准头部应用都会或早或晚地纳入腾讯或阿里的生态系统。2018年最典型的例子是喜马拉雅FM(接受腾讯投资)、饿了么(被阿里收购)、美团(腾讯进一步增资)。 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中,将主流互联网公司划分为“五个圈子”,以用户基数为横轴,用户黏性为纵轴。用户基数的衡量标准是MAU(月活)、DAU(日活)、注册用户等;用户黏性的衡量标准是月均使用频率、使用时间、付费用户占比、竞争对手的替代性等。我们划分的“五个圈子”如下: 霸主:用户基数和用户黏性均达到最高水平,目前仅有腾讯、阿里巴巴两家。它们都拥有庞大、完整的生态系统,不但通过旗下各应用提供服务,还以战略投资的方式渗透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。 (责任编辑:波少) |
- 上一篇:过节后如何照顾你的肠胃?
- 下一篇:跳舞雷妙用触手花花靠它制霸刺激战场